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概况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目前在校学生1.9万余人,其中本科生9200余人,硕士生7800余人,博士生1900余人。

  •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立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目前,学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列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多次学科评估中,学校均取得了优秀成绩。10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学校聚焦国家能源科技需求,取得了大批高水平创新性科研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能材料试验机、第一台刨煤机、第一台采掘机器人,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空气跳汰机、第一座重介质选煤车间,建成我国第一座干法选煤厂、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产生了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砌体梁”与科学开采理论、分形岩石力学理论、煤矿高分辨三维三分量地震探测技术体系、岩体大变形理论、矿井主要水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等,在煤炭地下气化、精细水煤浆、煤制油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完成与煤炭科技相关重要课题16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8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26项。学校建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共建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现有各类国家高层次人才26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22人,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0人获评“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推行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型本科教育,打造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能源行业的领军人才,37名院士在学校有工作或学习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位硕士、博士和第一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编著了我国第一本数学工具书《数学手册》。先后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多年保持在55%以上。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1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9项。近年来,学生在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中年均获奖2000余人次,平均每4名本科生中有1人在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

学校推动国内外合作交流,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国内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共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7个。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世界著名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9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学校与北京、雄安、鄂尔多斯等城市共建了一批协同创新机构,持续助力国家、地区和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116年来,经过一代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明德至善、好学力行”的校训,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面向未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cumtb.edu.cn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7号

ICP备案:京ICP备05066826号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