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九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

暨青年科技创新大赛

第一轮通知

主题:生态修复助力碳中和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2年5月22日

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是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和生态修复网|易修复学院于2013年联合发起组织的全国性跨学科、跨领域的针对广大研究生群体的公益性专业学术论坛。2019年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加入本论坛主办单位,2021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加入本论坛主办单位。

论坛作为探讨科技创新成果、分享经验、学术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旨在激发当代研究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研究生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创新研究生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拓展各大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渠道,推动我国生态修复领域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自2013年至今,论坛得到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等相关单位领导、院士、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已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易修复众创园区轮回举办八届,每届论坛特邀请院士出席并作精彩报告,上千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论坛的科技创新成果交流,成为一年一度全国生态修复领域硕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的盛会。

新时代呼唤青年人才,科技创新是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为激励青年人才不负韶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勇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经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各主办单位集体商议决定,拟在2022年第九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增设以“激发青年力量,助力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聚焦生态修复领域的共性、前瞻性、应用性的科技创新问题,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征集、设计、设立应用基础型和应用型研究项目并提供研究经费,以40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硕博研究生和在校本科生等为主体,以团体形式参赛,通过现场竞赛方式申请获得项目及经费支持。大赛旨在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助力新时代科技创新责任。

第九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拟于2022年5月22日在北京中国林科院举办,同期举办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立项答辩赛,欢迎广大莘莘学子和青年人才积极参与。

一、论坛地点: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论坛时间:2022年5月22日

论坛形式:线上+线下

二、论坛主题

生态修复助力碳中和

三、主要议题

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盐碱地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

荒漠等典型脆弱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边坡绿化与生态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监测与技术装备智能化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与产业导入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

生态修复网|易修复学院

支持单位:自然资源部黄土高原矿区土地复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教育部矿山生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矿山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

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孵化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E方知库期刊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盐碱地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江南乡村宜居环境保护与利用国家创新联盟

中国林科院黄河三角洲综合试验中心

五、学术委员会

席:

陈绍志正高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张华新 研究员 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副主席

郭小平 教 授 北京林业大学

白中科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刘金铜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胡振琪 教 授 中国矿业大学

李广贺 教 授 清华大学

彭文启 正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林群高级工程师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

员:

郧文聚 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赵廷宁 教 授 北京林业大学

李发生 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谷庆宝 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丁爱中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陈鸿汉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雷 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魏志刚 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陈保冬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周连碧 研究员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李 晶 教 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辜 彬 教 授 四川大学

魏天兴 教 授 北京林业大学

赵进勇 正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王兴润 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金满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赵中秋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赵艳玲 教 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李玉灵 教 授 河北农业大学

许 丽 教 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

曹银贵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肖荣波 教 授 广东工业大学

高焕方 教 授 重庆理工大学

周 妍 正高工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宋 波 教 授 桂林理工大学

程琳琳 教 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冀晓东 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

李 淼 副教授 清华大学

王琳玲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黄锦楼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计平 副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杨秀艳 副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刘增俊 副研究员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王 琪 副研究员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杨苏才 研究员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

孙树珩 正高工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赵 颖 正高工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付意成 正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汤怀志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忠购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

侯湖平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周锦华 研究员 大地工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甘 平 技术总监 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熊 樱 高级工程师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六、论坛安排

参会代表为论坛议题所涵盖的相关学科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学术委员会成员由业界专家学者担任,导师评审委员会成员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业界企业的知名专家组成。

1.作品征集

1)征集内容:与论坛议题相关的学术论文、专利、研究成果、设计、技术、产品等科技创新成果,形式不限。

2)作品要求:作品应为作者本人原创作品,不得有抄袭、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如有上述行为,将取消参会资格。

3)作品推荐:针对优秀作品,论坛组委会将向《煤炭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E方知库期刊群《生态学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等相关期刊进行推荐。

2.论坛流程

1)论坛分为硕士研究生组和博士研究生组。

2)论坛分为预选入围和答辩演示两个阶段。

预选入围:学术委员会将对提交的作品或成果进行综合评审,在硕士研究生组和博士研究生组中分别筛选入围作品;

答辩演示:论坛组委会将邀请入围作品作者于论坛当日进行现场答辩演讲(ppt形式),演讲时间为10分钟,导师评审委员会专家点评时间为 5分钟,并进行现场评分和奖项评选。

3.重要节点

报名与摘要提交截止时间:2022年03月20日

作品 提 交 截 止 时间:2022年04月20日

入围 作 品 发 布 时间:2022年05月08日

论 坛 举 办 时间:2022年05月22日

七、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安排

围绕生态修复领域特点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国生态修复青年科技创新大赛2022年度开放基金拟支持项目23个,每个项目5.0万元(部分项目可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后续增加经费),原则上每个参赛团队只能申报1个项目;项目执行周期为1.5年(部分项目可根据项目执行情况,适当延长时间);项目执行期要求项目团队负责人在所支持项目地区工作累计不少于3个月,具体请见《2022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1.参赛要求

1)项目团队成员2-5人(含团队负责人),自由组队。

2)团队负责人原则上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为40岁以下(含)的科技工作者,成员以在读硕博研究生为主体,也可以为在校本科生等;如在读博士或博士后作为团队负责人的,需由导师作为责任负责人并签订承诺书。

3)团队负责人须提交所在单位的推荐意见。一般情况下,团队负责人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代理人,并报论坛学术委员会备案。

2.大赛流程

大赛分为课题发布、资格审核、立项答辩、成果验收四个阶段。

1)课题发布:2022年拟设立的资助课题项目目录将通过生态修复网公众号对外发布。

2)资格审核: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申请团体,提交报名信息表(附件3)和单位推荐意见,由论坛组委会组织资格预审,审核通过后申请团体获得参赛资格,论坛组委会向获得参赛资格的团体发送资助项目目录和项目申报表。

3)立项答辩:论坛组委会将邀请获得参赛资格的团体于论坛当日进行项目立项现场答辩(ppt形式),项目申报方案主要从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考察,演讲时间为10分钟,导师评审专家点评时间为 5分钟,并进行现场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选定获得项目的团体。

4) 成果验收:立项项目拟定的执行周期为1-2年,成果汇报将于第十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举办时进行成功获得资助项目的团体将进行项目成果验收汇报或阶段成果展示(PPT形式),每个项目的汇报时间为10分钟,评审专家点评时间为 5分钟,并进行现场评分和奖项评选。论坛结束后将进行宣传报道。

3.重要节点

项目 发 布 时间:2022年03月11日

报名 截 止 时间:2022年03月31日

资格 审 核 时间:2022年04月20日

立项 答 辩 时间:2022年05月22日

成果 验 收 时间:2023年(具体时间待定)

八、冠名与赞助

欢迎有志于为中国生态修复事业人才队伍建设挖掘培养“三有”青年的责任担当企业为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冠名。

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是全国性跨学科、跨领域的公益性专业学术论坛,欢迎有意愿为中国生态修复事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物品、产品、设施等的社会组织、责任企业为本论坛提供支持。

九、注册费

在读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报名参与,免收注册费,交通与住宿等费用自理。

其他企事业单位参会注册费1000元/人,交通与住宿等费用自理。

十、报名方式

参加论坛的代表请填写个人简历(附件1)、作品申请表(附件2)和作品全文于限定日期前发送至论坛组委会统一邮箱college@exiufu.cn,邮件标题:第九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作品题目+作者姓名。

参加大赛的团体请填写报名信息表(附件3)和推荐意见于限定日期前发送至论坛组委会统一邮箱college@exiufu.cn,邮件标题:青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荐意见+团队负责人姓名。

十一、联系方式

1、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

电话:13621143840(微信同步)

联系 人: 武海雯

电子邮箱:college@exiufu.cn

2、生态修复网|易修复学院

电话:010-62670766/18800003246(微信同步)


联系 人:张 赛

电子邮箱:college@exiufu.cn


附件1 个人简历

第九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

个人简历

基本资料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证件照

籍 贯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毕业院校


专 业


学 历


特 长


英语水平


手 机


电子邮箱


教育经历

阶 段

起止时间

毕业院校、专业、学位及研究方向

博 士



硕 士



本 科



实践与奖励

实践经历

起止时间

单位、部门及职务










近年奖励


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参加项目


自我评述


附件2 作品申报表

第九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

作品申报表

作品名称


参选议题

☐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盐碱地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

☐荒漠等典型脆弱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边坡绿化与生态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监测与技术装备智能化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与产业导入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作品类型

☐学术论文 ☐科研成果 ☐专利 ☐设计

☐创意 ☐技术 ☐产品 ☐其他:______

报告人

姓 名


性 别


年 级


出生年月


电 话


电子邮箱


学校、年级


作品详细摘要及关键词

(800字)


附件3大赛报名信息表

开放基金报名信息表

拟申请项目名称


指南代码


团队负责人基本资料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证件照

籍 贯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毕业院校


专 业


学 历


单位


职称


手 机


电子邮箱


教育经历

阶 段

起止时间

毕业院校、专业、学位及研究方向

博 士



硕 士



本 科



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单位

部门及职务










主要从事专业方向


所获奖励


团队成员基本资料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证件照

籍 贯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毕业院校


专 业


学 历


单位


职称


手 机


电子邮箱


教育经历

阶 段

起止时间

毕业院校、专业、学位及研究方向

博 士



硕 士



本 科



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单位

部门及职务










主要从事专业方向


所获奖励


团队成员基本资料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证件照

籍 贯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毕业院校


专 业


学 历


单位


职称


手 机


电子邮箱


教育经历

阶 段

起止时间

毕业院校、专业、学位及研究方向

博 士



硕 士



本 科



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单位

部门及职务










主要从事专业方向


所获奖励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7号

ICP备案:京ICP备05066826号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